系统集成公司如何运营(系统集成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岗位类型)

从市场定位看,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主要通过采购机器人设备,围绕终端客户的需求对机器人应用进行二次开发和周边配套设备生产,为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和售后服务。

近些年来国内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作为机器人产业链中的集成商得到快速扩张。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销售收入在10亿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集中在1个亿以下,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集成公司如何运营(系统集成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岗位类型)

项目的非标属性导致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事实上,系统集成项目是非标的,不能复制套用,单一的解决方案无法达到全行业的落地使用标准,由于设计成果不能批量复制,导致新项目的实施需重新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成本投入明显上升。

系统集成公司如何运营(系统集成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岗位类型)

集成商对客户端行业工艺不熟悉

系统集成企业虽懂自动化技术,但对应用端生产工艺知之甚少,受限于对客户端行业技术的认知,当接手新项目时,企业需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用于了解客户端行业的生产工艺,才可输出相对应的集成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公司如何运营(系统集成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岗位类型)

行业繁多致使项目跨越周期拉长

我国工业种类繁多,各类项目落地存在产品、技术、标准等多种差异,进而系统集成商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实力难以随着项目经验的积累形成较强的企业竞争力。

系统集成公司如何运营(系统集成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岗位类型)

资金实力限制企业规模扩张

集成商采购设备一般是货到付款的形式,而集成项目的终端客户多为阶段性付费,往往从客户提出需求截至项目完工,通常需要耗费2-3个月的时间。集成商迫于资金压力,无法同时承接多个项目,甚至需要自掏腰包垫资运营。

系统集成公司如何运营(系统集成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岗位类型)

行业壁垒低,市场竞争大

相比核心零部件和本体制造领域,系统集成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大量企业涌入。为争夺市场,企业之间甚至会出现恶意竞争,致使行业利润大幅下跌,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极为不利。

随着行业竞争逐渐加剧,那些规模小、水平低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所淘汰。那么,集成商应如何突破当下产业的发展瓶颈,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呢?

在市场方面,聚焦特定领域。非标项目无法批量复制生产,行业项目跨度大,集成商可尝试聚焦于一个细分行业,熟悉该行业的工艺流程,再结合自身技术背景,承接项目时不断积累经验,提炼出可批量化应用的核心技术,将该领域的系统集成模块化、功能化,打造行业壁垒,成为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在技术方面,创新技术作为当前的首要发展目标。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提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普遍缺乏新技术加成,当前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显著,企业应重视技术创新,人才引入,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攻克行业工艺难点,同时融合大数据、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柔性化的产品。

在服务方面,规范售后流程是获取客户信任的关键。集成商之间的竞争,比拼的不仅是市场能力、技术水平,更是服务口碑。售后服务作为机器人全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往往会被忽视,多数集成商在售后环节并没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规范化的服务流程以及专业的维修人才,若要打破当下企业间同质化的竞争局面,售后服务极为关键,集成商企业在聚力发展技术的同时也应重视服务基础建设的投入,细化售后流程,实现精益化管理,通过售后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

总体而言,集成商想要真正突破困境,还需扎根细分市场,提升项目研发实力,完善研发、采购、组装、测试、售后等环节的产业基础建设,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行业与市场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59837077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