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和载体,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的论说形式。那么,如何写好新闻时评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切记开口要小,做到以小见大。新闻时评,不同于大块的理论文章,也不需要用鸿篇巨制去透析深刻的大道理,而是要从讲小故事、小道理、小启发入手,千万不能将口子开得过大,下笔千言,“覆水难收”。稿子不要太长,字数一般在500至800字左右,但要力求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一滴水映照出太阳”的效果。如曾经获得过云南新闻奖一二等奖的时评《别让“脱靶”的问责伤了干部的心》《“过度留痕”成形式主义新变种》,都是以一个小话题引申出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进行评论,让受众分清是非曲直、优劣媸美。
要围绕中心、立足当下。新闻时评要及时地发现有代表性的社会动向和思想苗头,抓住时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要围绕当下的中心工作、目标任务、敏感现象、热门话题,如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当代的一些模范人物的学习等,面向广大读者发表议论。在论述方式上也要符合大众的口味,要使思想内容与读者接近,评论大家当前关心的问题,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用身边的事,启发教育身边的人” 。如刊发在《云南日报》上的向“时代楷模”朱有勇同志学习系列评论,刊发在《春城晚报》上的《垃圾强制分类考问“我该怎么做”》,刊发在《大理日报》上的《从“灵魂砍价”看为民初心》等一些时评文章,不仅在省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还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网站广泛转载。
要做到一事一议,言之有物。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时评文章的针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往往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问题或某种思想倾向,有的放矢地发议论、谈看法。观点是起统帅作用的,由论点统帅论据,而论据材料又是立论的依据基础,是支撑论点的,论点靠有说服力的论据才能得以成立。再通过论据展开论述,阐明观点和看法,通常是“一事一议”“一理一评”,针对一件事、一种情况或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切记不能绕山绕水,空发议论,主旨不明,论述不清,说理不透。要做到开门见山,主题鲜明,论据确凿,论证有力。
要做到文风鲜活,富有情趣。古人云“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时评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不影响出彩、出新。要用自己的思想,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不要去抄文件,如文件惯用的“为了什么什么,切实加强什么什么”,云云,既没有新意,容易掉入八股文的泥淖,也没有让人看下去的兴趣和欲望。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中,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首先要起好一个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标题,其次文中可以适当引用名言警句、大众俗语等,在写作形式上要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由事入理,理从事出,事理相融;文风活泼、趣味横生、通俗易懂。
要有的放“矢”,提高命中率。稿子写好了,再给稿子找一个好“婆家”也很重要。要提高上稿率,关键是要“把”好不同层级的新闻媒体的“脉”,“对症下药”,如能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以及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网易网等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和重点商业网站虽然计分很高,但很多时候是“可望而不可即”。那么,不妨多冲冲省、州市级主要媒体,写稿人要多掌握媒体所开设的政论性栏目,如《云南日报》上的《观点·视点》栏目,《大理日报》上的《群言堂》《三道茶》《苍洱论坛》《时评》等栏目,都可以“投其所好”。其实,写好时评稿件没有什么太多的技巧,同样需要“功夫在诗外”,笔者在这里仍然要开列一个老生常谈的公式:“多看+多写+多投=成果”。换言之就是要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不仅是写新闻稿件的需要,也是写时评稿件成功的“硬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