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都会发送妇科肿瘤的相关文章,让觅健陪您一起关爱妇科肿瘤~
在卵巢癌的治疗过程中,有一个时间段的长短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息息相关,那便是无铂间期(PFI)。
它被称为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延长无铂间期,意味着患者的“生命线”被拉长,生存的希望就更大。
今天互助君就来为觅友们揭开无铂间期的“神秘面纱”,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好的延长无铂间期,增加生存的希望!
一、无铂间期是什么?
无铂间期是指患者在完成最后一次含铂类药物化疗疗程,肿瘤不再复发或者复发间期延长的一个时间段。它的延长往往预示着疾病缓解率越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越长。
二、无铂间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1、与药物敏感度有关
相信觅友们在自己的治疗方案中都曾看到过铂类药物的身影。没错,目前有许多患者正受益于含铂类药物的治疗方案。通过积极的手术及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60%~80%的患者在一线治疗后能得到临床完全缓解。[1]
但在使用铂类药物的过程中,我们也渐渐发现,人体对于铂类药物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不一样”,便体现在无铂间期。
无铂间期决定了患者对铂是否敏感。意思就是,无铂间期的长短决定了患者后续使用铂类药物是否依然有效,并且最终会影响卵巢癌患者的复发情况。

图片来源:摄图网
2、与卵巢癌复发后的治疗有关
在无铂间期人体对铂类药物的敏感度是如何影响复发情况的呢?
根据敏感度,复发可分为四种情况:
完全铂敏感:无铂间期 > 12个月后 复发出现
部分铂敏感:6个月≤ 无铂间期 <12个月内 复发出现
铂耐药:无铂间期< 6个月内 复发出现
铂抵抗:无铂间期< 4周内 复发出现
觅友们可以对照看看自己处在哪种情况。
无铂间期的长短帮助了我们判断复发时是否应继续使用铂类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无铂间期< 6个月时优选非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无铂间期 > 12个月时优选含铂化疗方案治疗。

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复发的不断出现,无铂间期会被缩短,铂耐药的发生率变高,因此延长无铂间期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觅友们需要更多关注无铂间期的维持治疗。
那么,无铂间期的维持治疗该何去何从呢?跟着互助君一起来看看吧!
三、有/无基因突变时无铂间期的维持
目前我们已知的基因突变的类型有:BRCA1/2基因突变,分为胚系 BRCA1/2基因突变、体细胞BRCA1/2基因突变。[2]
《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2020)》中有提到:已有临床研究证明,抗血管生成药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等分子靶向药物用于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可达到延长无铂间期或无化疗间期,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3]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在维持治疗方案中选择贝伐单抗、PARP抑制剂进行治疗,有利于延长无铂间期。
需要注意的是,当面对有无基因突变的情况时,以上维持治疗药物的选择是有所差别的,觅友们应当区分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图片来源:摄图网
根据指南推荐的,初始治疗后的维持治疗方案,Ⅱ~Ⅳ期患者初始治疗分两种情况:有或无联合贝伐单抗化疗。[2]
1.初始治疗联用贝伐单抗:
1)有BRCA1/2基因突变:患者可选择贝伐单抗+ 奥拉帕利(1类证据)、奥拉帕利、尼拉帕利。
2)无BRCA1/2基因突变或未知:患者可选择贝伐单抗+ 奥拉帕利、贝伐单抗。
2.初始化疗未用贝伐单抗:
1)有BRCA1/2基因突变:患者可选择奥拉帕利(1类证据)、尼拉帕利(1类证据)。
2)无BRCA1/2基因突变或未知:患者可选择尼拉帕利。
注:1类证据,是指高级别临床研究的证据,表示专家们对于使用此类药物的意见是高度一致的。
现在,PARP 抑制剂是一线维持治疗中的主力军,尤其是奥拉帕利,它在维持治疗中的效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总的来说,不论基因突变与否,维持治疗对于延长无铂间期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一线维持治疗在无铂间期的作用。
四、一线维持治疗对无铂间期的重要性
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是指对完成初始化疗达到临床 CR 或 PR 的患者给予后续治疗,旨在推迟复发,改善生存预后。[4]
这边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推迟复发,二是改善预后。这两点都是在进行维持治疗之后,无铂间期延长所带来的好处,所以一线维持治疗对于无铂间期延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虽然含铂化疗被公认为卵巢癌的有效化疗,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对含铂化疗会逐渐耐药、无铂间期会越来越短。
所以,无铂间期的维持治疗应该尽早被重视起来!互助君在此提醒觅友们,使用维持治疗不容耽延!愿大家早行动,早获益!